9月2日,宇树科技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声明称,公司正积极推进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筹备工作,并预计将于10月至12月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届时相关运营数据将正式披露”。辅导备案报告显示,宇树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王兴兴,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
FOMO(害怕错过)的情绪,是投资人在面对人形机器人这一万亿级产业赛道的普遍情绪。
“对于机构来说,现在最紧要的事情是上牌桌,先想办法投进去。”一名机构投资人表示,即使具身智能离商业落地还很遥远,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应用落地都不明朗,但大家都不愿错过这个风口,挤破脑袋要拿到一张入场券。
宇树的PreA+轮股东初心资本的管理合伙人田江川,曾复盘过早期错过宇树的融资的事:“事后我复盘,问题主要出在了我「精英主义的傲慢」:兴兴毕业于上海大学,而我认为机器人行业需要顶尖学府背景。认定这样的背景不匹配行业需求和基金偏好——这无疑是巨大的误判。”
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8月26日,创始人王兴兴是个90后,本科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曾入职大疆两个月,后辞职单干。他是听着乔布斯和苹果这类故事长大的一代人。“我从小就有一种执念:做一个好产品去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的产品很多,王兴兴选择的是当时很冷门的机器人赛道。2009年,还在读大一的王兴兴曾做过一个小型人形机器人,“只有两个手掌那么大,仅能当个玩具”。他回忆:“因为那时候,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还无法驾驭复杂的人形机器人”。
后来,王兴兴通过对舵机、关节电机不断改良,用一个新的电控系统,做出了XDog机器人(后来Laikago的技术雏形)。“这算是第一个MVP(最小可行性产品)”。2015年,王兴兴带着XDog机器人参加了上海市一个机器人设计比赛,最终拿了二等奖,得了8万元奖金——这便是他创业的第一桶金。再后来,王兴兴拿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宇树科技也因此成立。
早期,因为行业太冷,许多投资人并不看好四足机器人领域。“我2017年就接触了王兴兴,那个时候我们找了一些高校的专家学者请教了一圈,甚至找了当年炙手可热的一家机器人大厂的产品专家做了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当时王兴兴的四足机器人XDog并没有那么高的技术壁垒,可能实验室里的专家们随随便便也能手搓一个出来。”一位曾经错失宇树科技的早期投资人回忆称。
某后期跟进投资了宇树的机构合伙人也表示:“兴兴那个时候,还算是刚刚研究生毕业,在大疆的工作时间也很短,在公司治理和融资沟通上的表现,都还很稚嫩,甚至感觉有点没有想好。再加上在那个时间点上,我们连四足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商业化空间都没有看懂,更别提现在的两足人形机器人了。”
王兴兴也曾提及公司早期的融资情况:“那时候宇树的估值只有1000多万人民币,我们融了200万。这点儿钱差不多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到最后已经接近发不出工资。但到2018年我们开始正式发货,融资就变得顺利了一些。”2017年,宇树科技推出首款四足机器人Laikago,这款产品后来以低成本、高性能迎来不错的销量。目前并未找到这款产品当时的销售数据,但从后续外界对宇树科技的态度转变来看,其产品正逐渐改变国内对于机器人的认知。
2019年,宇树发布了首款能够完成后空翻动作四足机器人AlienGo。当时,南京大学AI实验室的俞扬教授给了宇树科技的产品性能很高的评价,还提到国内外的AI实验室都首选宇树机器人,甚至“一狗难求”。
于是,“这次不能再错过宇树了”。田江川因此让时任VP现升任合伙人的Max再次联系了创业三年多的王兴兴,Max说:“这次的王兴兴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技术和产品上取得了新突破,公司治理上更加成熟,核心团队就像大学实验班里,学习前十的同学聚在一起做项目的极致而纯粹的感觉,兴兴的谈吐和表达也都自信了很多。”
“更关键的是,这个时候宇树已经拥有了不错的订单体量,其中不乏苹果,英伟达等科技公司,一家初创公司的进展,受到了全球顶尖高校和科技巨头的关注。”Max回忆道。
那是宇树科技很重要的两年,2019年至2020年,红杉种子、德迅投资、祥峰资本和初心资本相继入股。2021年,宇树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消费级伴随仿生四足机器人Go1。同年,公司的四足机器人第一次登上了牛年的央视春晚。2022年,融资仿佛洪水开闸一样向王兴兴涌来,顺为资本、经纬创投、深创投、敦鸿资产、容亿资本等机构相继下注宇树科技。
把宇树科技拉向大众视野的还是人形机器人。2023年,该公司发布了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这款产品后来在春晚上转手绢的画面让宇树迅速出圈。随后,该公司推出了定价9.9万元的G1人形机器人,直接打破人们对于人形机器人属于高端实验室产品的认知。
敦鸿资产的郑华良回忆道:“我们2022年投资宇树的时候,还有同行来询问我们投资的逻辑,不太理解这样的公司未来究竟能应用在哪些领域。2023年我们想做一个宇树的专项基金,找了很多资金方沟通,都表示不感兴趣,最后这个基金愣是没有募集起来。但时隔一年,当宇树出圈之后,那些资金方又回过头来找我们时,我们也只能无奈地表示我们手头的份额已经不够分了。”
至少现在,市场已经证明了四足机器人的商业价值。
宇树科技完整融资历程|图源:爱企查
据媒体报道,一位投资人表示:“第二次加注宇树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四足机器人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了。例如,巡防、火灾救援实时拍摄等,新冠疫情期间,新加坡还用四足机器人在公园里巡查,提醒未戴口罩的人,并提出警示。追加投资时,我们已经看到B端场景的规模化可能。”
这位投资人称:“从我们陪伴宇树成长这5年间的观察来判断,其应用场景在未来还会全面打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纳入国家战略,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从市场角度来看,宇树科技如能成功IPO,也被看作中国机器人行业的一次重要突破。
宇树C轮投后估值超百亿,市场预估如果成功IPO,市值将达到3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