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锅圈”,股票代码2517.HK)正式在港交所敲钟上市,估值超过160亿港元!成为港股第一家“万店连锁”企业。
锅圈定位于“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品牌,提供即食、即热、即煮和预制食材,并专注于在家火锅和烧烤产品。截至2023年10月11日,锅圈已拥有10025家门店。
中国有6个万店品牌,河南占2个,分别是蜜雪冰城和锅圈食品。2019—2022年,3年内锅圈共完成7轮融资,募集资金28亿,投资方包括IDG资本、分众传媒、茅台基金、前阿里巴巴总裁卫哲旗下的嘉御资本等明星机构。
中投华创往期线下部分对接资方
中投华创线下对接资方机构IDG资本和嘉御资本都是锅圈项目的投资人。IDG资本和嘉御资本自B轮融资起连续三轮重仓投资锅圈,都为主要机构投资方之一。
IDG资本表示:“IDG团队一直都在关注消费市场的线下业态机会,在中国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城里,会带来一些新的线下连锁崛起的机会。”
嘉御资本卫哲表示:“恭喜锅圈成功上市!四年来,嘉御资本团队见证和陪伴锅圈从千店连锁迈入万店连锁规模,开店数量和供应链效率稳步提升。创始人杨明超总带领的团队凭借多年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扎实勤恳的企业风格,短短几年时间便创造了万店连锁的奇迹。”
投资人卫哲带领嘉御资本团队,为锅圈提供了终端门店新零售的战略打法指导,提出的月开300家门店的压力测试,帮助锅圈有效提升了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为之后三年达到万店规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出消灭淡季的策略,锅圈迅速在火锅品类上增加烧烤等品类,实现了淡季不淡的目标;以及会员体系搭建的咨询建议,助力锅圈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千万级数字化会员系统。
从锅圈融资历程来看,锅圈最早一笔融资对接的资方是不惑创投。
不惑创投2019年就独家投资了锅圈的A轮,并在随后的B、C、D轮融资中持续加码,累计投资近3.5亿元人民币。IPO前,不惑创投持有锅圈近10%的股份,是锅圈最大的外部机构股东,并占有一董事会席位。
资方不惑创投李祝捷回忆称,其在2019年年初第一次与锅圈团队相识,那时锅圈刚刚开到将近300家门店。“创业本身到IPO就是一个从非共识到共识的过程。”
不惑创投李祝捷(右二)、与锅圈创始人杨明超(左二)第一次融资前的合影
李祝捷坦言:“今天大家看到了锅圈达成了IPO这一里程碑,但实际上在锅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尤其是B轮融资之前(即2019年、2020年前后),很多投资人当时也没看懂锅圈的模式。我们当时认为锅圈符合我们对Costco模型的理解,也就是‘餐桌场景的Costco’,核心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更低价格的产品。”
正是基于对锅圈项目的认知,不惑创投坚定地独家投资了锅圈的A轮融资。在完成A轮融资后,李祝捷帮助锅圈在后续融资中引入了多家投资机构,不惑创投亦不断加注给予支持。
从2015年至今八年间,锅圈一直扮演着赛道引领者的角色。
2017年,打着“锅圈食汇 ,好吃不贵!”的口号在郑州开出第一家门店。2020年初,锅圈食汇门店数量只有1400余家。
疫情期间,餐饮行业线下门店经营惨淡,却成全了一站式在家吃饭零售模式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2020年末至2022年末,锅圈食汇全国门店总数分别为4300家、6868家、9221家。2023年4月末门店数量进一步提高至9844家,包括9838家加盟店及六家自营店,距离“万店”仅一步之遥。目前,锅圈已拥有超11000家门店。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锅圈建立了中国最大的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的零售门店网络。按2022年在家吃饭餐食产品的零售额计算,锅圈于中国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
今年以来,可以明显看到,申请IPO、冲刺资本市场的餐饮企业增多。从供应链到快餐,再到茶饮,各个细分赛道上的餐企都在加速冲向资本市场。
如今,锅圈在香港敲锣,成功登陆港股,无疑也让更多餐饮企业看到新的曙光。